司機被套、監管盯上:滿幫金融36%高息風波大起底觀點
貨運行業龍頭滿幫集團(YMM)標榜“年化利率8%起”的貸款產品,卻以高達36%的實際利率和高壓催收手段,將貨車司機推入債務困境。
貨運行業龍頭滿幫集團(YMM)標榜“年化利率8%起”的貸款產品,卻以高達36%的實際利率和高壓催收手段,將貨車司機推入債務困境。
監管高壓下,滿幫金融模式正面臨合規危機,司機與平臺的博弈揭開行業“雙向收割”的真相。
滿幫的崛起與金融擴張
滿幫集團成立于2017年11月,由“運滿滿”與“貨車幫”兩大貨運平臺合并而成,2021年6月以“中國數字貨運第一股”之名登陸紐交所,截至2025年8月8日,市值約121.6億美元。平臺連接貨主與司機,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優化車貨匹配,營收主要來自貨運匹配服務和增值服務兩大板塊。
2024年,滿幫營收112.4億元,同比增長33.2%,其中增值服務(以信貸業務為核心)收入17.84億元,占比15.87%。其旗下“運滿滿”APP和“貨車幫”APP是司機與貨主的主要交互工具,提供從訂單匹配到貸款、保險等增值服務的全鏈條功能。
然而,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后,滿幫的金融業務正引發廣泛質疑。貴州貨車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貨車幫小貸”)運營的“司機貸”“貨主貸”等產品,原本旨在緩解司機資金壓力,卻因高利率和激進催收手段,將司機推向困境。
高息真相:從“8%起”到36%的圈套
滿幫通過“運滿滿”APP等平臺宣傳“年化利率8%起”,為貨主和司機提供便捷融資。然而,實際情況與宣傳形成強烈反差。裁判文書顯示,多起借款糾紛中,貸款年化利率高達36%,逾期罰息按每日0.0983%(折合年化35.9%)計算,遠超國家民間借貸司法保護上限(一年期LPR的4倍,約14.4%)。法院通常僅支持24%或更低利率,超出部分被判無效。
一位司機投訴,2024年通過“運滿滿貨主APP”借款8000元,分12期還款,總利息高達1386.16元,實際年化利率約30.5%。更令人咋舌的是,滿幫額外收取“平臺服務費”,將綜合融資成本推至36%以上,遠超國家民間借貸司法保護上限和高利貸紅線。還有多位用戶控訴,滿幫以“免費辦ETC”為名誘導辦理貸款,隱瞞高息條款,嚴重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滿幫回應稱,高利率為“個別案例的綜合費用”,并強調合同已明確告知費用詳情。
然而,裁判文書和投訴案例顯示,高息并非個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司機貸”等產品中。這種宣傳與實際的巨大落差,讓司機深感被“套路”。
高壓催收與封號斷糧
高利率之外,滿幫的催收手段進一步加劇司機困境。《財中社》注意到,黑貓投訴平臺上,一位司機表示,2025年借款12500元,逾期1600多元后,每天接到幾十個催收電話。這直接違反2025年6月出臺的催收新規“發現違規催收行為,應及時糾正,嚴重者終止合作”,滿幫的頻繁電話催收顯然與之背道而馳。
更殘酷的是,滿幫對逾期司機采取極端措施:封禁“搜貨”功能,直接切斷其接單能力。一位司機無奈表示,每天幾十個電話催我還錢,但自被封號后連貨都接不到,還怎么還錢?
對于靠運輸為生的個體司機,失去接單能力無異于斷糧,債務雪球越滾越大。這種做法不僅缺乏人文關懷,也不利于平臺與用戶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2023年11月,貨車幫小貸因“未告知用戶不良信息”被央行貴州分行罰款37萬元,暴露出其長期的合規漏洞。面對投訴,滿幫僅以“按法規操作”搪塞,未能平息司機對高壓催收和封號斷糧的不滿。
監管重拳:高息模式不可持續
滿幫金融業務的合規風險正迅速放大。2024年末,公司表內貸款余額達42億元,2025年一季度增至45.1億元,不良貸款率升至2.2%,較上年增加0.2個百分點。
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將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一年期LPR的4倍(2025年約14.4%),滿幫36%的利率明顯違規。
2025年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助貸新規》),要求商業銀行規范助貸業務,在合作協議中明確平臺服務、增信服務的費用標準或區間,將增信服務費計入借款人綜合融資成本,明確綜合融資成本區間,禁止以“咨詢費”“顧問費”等形式變相提高利率。
7月,北京金融監管局對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下發一份加強助貸業務管理通知的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嚴禁通過“會員權益”“增值權益”突破24%利率紅線,對線下助貸合作提出多項“禁令”,如嚴禁支付約定外費用、強制搭售金融產品、與無真實場景的信息中介合作等。這些舉措直接劍指滿幫等行業內企業的“24%+權益”模式。
業內人士警告,若不迅速整改,滿幫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甚至業務下架的風險。
滿幫否認引發監管風暴,堅稱“不是我們平臺”。但多方報道和投訴顯示,其高息貸和高壓催收問題已進入監管視野。隨著《助貸新規》10月正式實施,滿幫金融業務或將迎來更嚴厲的合規審查。
高抽傭與高息貸的夾擊
滿幫的商業模式依賴貨運匹配與金融服務的雙輪驅動。2025年一季度,貨運匹配服務收入22.47億元,占總收入83.2%,交易傭金收入同比增長51.5%至10.47億元。高抽傭推動平臺利潤激增,卻擠壓司機收入。一位司機抱怨:“運費低,油價高,平臺技術服務費還越來越貴,跑一趟幾乎沒剩。”2023年7月,滿幫下調服務費上限10%,但司機反饋“杯水車薪”。
金融服務本應緩解司機資金壓力,卻成為另一把鐮刀。中物聯發布的《2023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指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個體司機,目前仍為市場運力主體;同時,在個體司機中,62.63%的司機沒有穩定貨源,高度依賴平臺。滿幫精準切中這一痛點,通過貸款綁定司機,但高息與封號手段讓司機陷入惡性循環。
有的司機由于油費等用車成本的增加出現資金周轉困難,不得不使用滿幫貸款支付運營成本,但因此卻陷入了“低價接單—利潤受損—高息借貸—陷入債務循環”的惡性循環,“兩頭被收割”。一位司機痛訴:“低價接單賺不到錢,借貸還高利貸,逾期就封號,平臺兩頭收割,司機越跑越窮。”
司機困境反噬平臺未來
滿幫的金融爭議不僅損害司機利益,也為助貸行業敲響警鐘。2025年一季度,滿幫營收27億元,同比增長19%,但增速逐季放緩,顯示增長瓶頸。業內人士指出,平臺若繼續靠高抽傭和高息貸“收割”司機,短期利潤或可維持,但長期必將引發司機流失和信任危機。
2020年銀保監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跨省級經營網絡小貸需注冊資本不低于50億元,而企查查顯示,貨車幫小貸經歷兩次變更后,最新注冊資本為25億元,實繳25億元,與50億元的下限還有很大距離。
滿幫的成功源于精準匹配技術和龐大用戶基礎,但金融業務的合規短板正成為其致命軟肋。36%的高息貸、高壓催收和功能封禁構筑了司機債務的金字塔,短期利潤掩蓋不了長期危機。一旦監管重拳落地或司機信任崩塌,這座金字塔的塔基斷裂,耀眼的市值與行業地位恐將岌岌可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